这些年,在各大社交平台上,小孩子博主越来越多。有人说,小时候被问及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,80后、90后的答案一般是希望通过多读些书,以后能成为科学家、工程师,然而现在许多小孩,脱口而出的是梦想着成为网红。
在高铁上、飞机上、餐厅里,能让孩子安静下来、沉迷其中的往往是多彩的屏幕,而不再是一本本沙沙翻动的书籍。这也引得宝爸宝妈们头疼,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有多难?
首先来看看,我们的孩子读书量增多了么?第21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,2023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6.2%,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1.39本。从数据上看,孩子们的阅读情况是积极向好的,但如果深究下去,却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。
读的多是应试书。有统计数据显示,在被调查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,超过60%的书籍是教辅资料、习题集或必读必考书目。2023年发布的《中国儿童阅读发展研究报告》中提到,除去老师布置的阅读作业,中小学生每周自主阅读时长超过2小时的不足四成。
有人说,当阅读成为功利性手段时,阅读量的增加反而不利于阅读兴趣的培养。随着年级增长、压力渐长,填鸭式阅读愈发普遍,而读后感、手抄报等本意为激发阅读兴趣的作业,也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,反而让阅读难以“悦读”。
读的多是快餐书。某市未成年人阅读报告显示,在未成年人图书外借分类排行榜中,不乏许多娱乐性质的书籍,如网络小说、漫画等。这些具有较强娱乐性的阅读内容,以其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成为许多孩子在紧张学习之余的放松快餐。
从科幻小说到历史穿越,从校园青春到奇幻冒险……娱乐类书籍内容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,但长时间沉浸在虚构情节中,容易影响孩子对现实生活的认知理解。将开胃小菜作为“主菜”,会阻碍孩子对经典佳作的吸收。
读的多是电子书。“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”“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”……类似的短视频观看量极其可观,彰显出在数字时代,阅读拥有了更加多元与便捷的“打开方式”。电子书、手机、平板等设备让孩子离书更近了,但又更远了。随时随地可阅读的便捷性,也伴随着信息过载、注意力分散、视力衰退等风险。
数字化阅读本身带来了更多可能性,但网络阅读资源良莠不齐,对于辨别能力尚弱的中小学生而言,容易陷入阅读“陷阱”。快节奏、碎片化的阅读模式下,孩子们被五光十色的视觉体验冲击着,也很难真正静下心来,通过文字引发对生活的思考。
二
话说回来,阅读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为何重要?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形成的“拔节孕穗期”,是建立对自我、对他人、对世界重要认知的阶段,如果我们只将孩子放置于学校教育之中,是远远不够的。
阅读是身体的延伸。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,阅读可以;眼睛到不了的地方,阅读可以。阅读让孩子的感官穿越时空的界限,实现最低成本的旅行,从而增加他们生命的厚度和宽度。有人说,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。少年儿童时期的阅读是精神发育的关键时期,需要为精神世界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。孩子读的书越多,内心世界就越开阔,这不仅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,同时也增强他们思维的深刻性、灵活性,诚如德国作家黑塞所言,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,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。
阅读是最好的医生。孩子如何和同学相处?该如何看待他人的优秀?要怎么面对失败?这些成长中的烦恼、伤痛,爸爸妈妈束手无策时,书里却藏着良药。比如,中学阶段是阅读的关键时期之一,也是个人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的重要阶段,孩子们会遇到很多人际上、精神上的困顿时刻,阅读不仅能解开困惑、增长见识,还能励志、养性、树德。所以,不妨让阅读成为孩子的心灵医师,为他们把把脉、治愈小心灵。
阅读是垒砌国家竞争力的一块基石。有学者认为,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从本质而言不取决于物质力量,而取决于它的精神力量。一个国家的精神力量,不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口数量,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能力。青少年是中国未来的栋梁,代表着未来国民素质。孩提时代读过的书,即使后来被忘却,但它们早已如吃下的米饭般长成血肉,像打水的竹篮,在一遍遍的洗涤中也会日渐干净,预示着一代少年的品格素养。阅读并非一家一人之小事,更饱含民族的生命力,“少年阅读强,则中国未来强”。
阅读之重,关乎国之大者,也关乎一生。如何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阅读、享受阅读呢?
孩子的时间需要被保留。对于中小学生而言,阅读兴趣不是问题,读物也不是问题,时间是最大的问题。家校的双边压力让课外阅读被归为“看闲书”而搁置。“双减”大背景下,学校应当为孩子多留一些阅读时间,合理安排课程,让教室里的书柜能有机会被频繁光顾而非成为摆设,让孩子们之间比谁看书多的“阅读风尚”更盛一些。
家长也要为孩子的生活多留一些空间和自由,让阅读成为更重要的课外辅导。在幼儿、少儿阶段更要为孩子留出陪伴时间,阅读从娃娃抓起,许多地方甚至为产妇送上了新生儿阅读礼包,旨在通过亲子阅读,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。
孩子的习惯需要被指引。什么年龄段该看什么书、该怎么阅读、该如何面对书中观点,习惯是一道万能公式,练好了自然举一反三。书房的藏书、环境,父母的指引,其实都在形塑孩子的阅读习惯。然而“图书太多,不知道怎么选书”,是不少家长指导孩子阅读的最大困惑。看看儿童文学作家访谈可以引导建立分级阅读体系,细分推荐榜单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最高效筛选有价值好书,参加社区、图书馆举办的亲子共读活动也能有所收获。在孩子迷茫时,我们要挑出“宝藏”让他抓周,也要放下育儿焦虑,慢下来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,相信每颗种子都会发芽。
孩子的兴趣需要被尊重。每个孩子的兴趣、好奇心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,一味强求只读经典、啃大部头反而容易适得其反,强扭的瓜不甜,强读的书也不甜。要循序渐进,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发现孩子的兴趣点。比如0至3岁孩子以感官探索世界,图画为主的绘本是首选;3至6岁开始发展语言和认知能力,引导他们挑选喜欢的故事书、布置温馨的阅读角就很合适;小学可以开始大量探索科普、文史读物;在初高中时期,也可以有意识地选择阅读一些难度较高的经典著作,了解哲学、心理学、社会学等,让智识得以训练。
兴趣是孩子最好的导师,当孩子对某一主题或领域产生浓厚兴趣时,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要深入探索并获取更多相关知识。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权,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意愿的尊重,也能邂逅孩子内心的兴趣花园。阅尽千书,小小一篇作文可以轻松拿捏,大大一片世界更展卷眼前。你的孩子多久没有好好享受阅读了呢?
声明:稿件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
(转自:浙江宣传)